肖仁峰
2008级生物技术专业
很荣幸能成为第一批联合培养学生来到同济大学学习。我们都非常珍惜这次宝贵的机会,也一定会把握好这次难得的机会。来到同济已经整整一个月了,相比于在井大两年的学习和生活感觉这边有很大不同。现在简要地写下一些自己的感触,来与母校的老师和同学共同分享。
已经上了一个月的课了,也对这边的老师有了一定的了解,发现与我们井大的老师有一些不一样。先说说老师们的特点吧。
1.很负责任。由于我们是大三,课程并不是很多,所以我选了一门通识课——宗教学。其实这在井大就是一门普通的选修课。第一个晚上上课,老师给我们讲了几点要求:要求大家分组,然后每个小组要阅读某个宗教的经书;每本经书前面都有200到300字的心经(不知道是不是叫心经),每个人都要背诵出来;临近期末每个小组都要在课堂上发表你看完经书后的看法,以上是平时的表现,最后还有参加笔试。选修课老师严谨认真的态度让我很惊讶。在我们井大,选修课老师一般偶尔讲讲选修课的知识,到了结束只要你交一篇所谓的论文。我想这就是体现出了两边老师一个责任感的问题吧!
2. 同济的老师讲课还有一个特色,就是很注重讲课方法。老师非常善于向我们学生提问题,而且总是在我们大家习以为常的现象上问一个为什么。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个现象,却不能解释。老师就是通过这些问题讲解课程知识。我们进化发育生物学课程的陈老师给我印象很深刻,因为我觉得每次上他的课都很有收获。记得第一次课,老师就问我们:大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?我们都回答是适者生存自然法则的结果。老师接着问:什么是适者?众多人回答说:能够在地球上很好生存,繁殖能力强的叫适者。“那为什么大象的鼻子很长?就是因为大象的鼻子有利于他的生存繁殖。为什么呢?是因为大象在求偶竞争是要用鼻子做为斗争的工具,哪个的鼻子长就能够获胜。”我想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说法,包括我自己。这样的讲课方式至少是把我深深的吸引了。
还有一次,老师问:“我们自然选择学说是从何而来的?”“达尔文的《物种起源》”。“那你们觉得这个说法对吗?”大部分同学都回答说对。老师随后就问:“你们阅读过《物种起源》吗?”教室没有声音。“你们没有阅读过,为什么就知道他是对的呢?”突然,我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井大老师也经常教育我们要学会怀疑,学会有自己的想法,但是没有谁能够把这个问题用这么直白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,我震撼了。
说到教学方法,在这边的老师都非常注重课堂和课下的讨论。很多门课程老师都要求我们分小组讨论,然后每个星期不同的小组上来展示讨论的成果,其实到现在我还是不怎么适应的,因为以前就没这么干过。但是还是觉得方法不错,能够让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这门课程中来,不管你愿不愿意。我想这样既有助于我们掌握课程知识,也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兴趣和爱好……
3. 还有一个方面感觉和我们学院的老师有些不同。这边每一门课程都是由好几个老师来上。即一门课程中哪个老师是研究这个方面的,就会来讲解这方面的知识。其他部分,交给其他搞相关研究的老师来讲。我想咱们学院是不是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。
刚来的时候我们去找老师要求进实验室,我找的是一个免疫学方面的老师。那天去见面,我就想,应该就是谈一会儿,然后明天叫我来实验室就是了。因为我们在井大,你去找老师想和他做实验一般是你明天有时间就可以开始做。这边老师不是这样,他首先会要求你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很多文献,然后要你在实验室和其他师兄师姐讲解、讨论,表达自己的看法。然后才开始动手的。其实我对这种方法也很不适应,觉得还是直接进实验室动手来的比较快。但是我想着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道理。
以上就是我的一点感想。(写于2010年10月)